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一百四十四章 番外(一):豆盧瓊仙

關燈
第一百四十四章 番外(一):豆盧瓊仙

儀鳳二年正月,入宮赴宴歸來的伯父豆盧欽望回到家中,將我單獨叫至堂內,與伯母鄭氏正坐於廳上。

自幼年父母早逝,我便寄養在伯父家中。伯父一家待我很好,吃穿用度皆與嫡女無二,詩書騎樂更是經年教習,未曾荒廢。

伯父溫和地開口,說天後今日有意將豆盧家的小娘子許為王妃。

我低頭暗自思索,若是為皇子尋個正妃,只能是喪妻近兩年的英王李顯了。雖是宮闈秘史,我也有所耳聞。

英王原配趙氏為常樂長公主和左遷牛將軍趙瑰之女,出身很好,性子高傲。上元二年時,天後以違逆尊親為由,將她拖至內侍省杖責後餓死。想來天後狠厲跋扈,容不下一個不乖順的兒媳。

此事一出,英王和趙瑰皆未置一詞。

豆盧家的未嫁之女,只我一個年歲相當。可是這樣的英王府,我又怎敢邁入?

我擡頭問道,伯父也希望我嫁給英王麽。

伯父的語氣不曾有一絲一毫的不安,他只告訴我,天後並未說明是哪位皇子,若我先行挑好,官眷賜宴時由伯母稟明天後,便是兩全之法。

伯父的話給了我選擇的道路。如今諸位皇子,澤王李上金、鄱陽王李素節不是天後所出,且都被貶至地方,無詔不得還京。天後諸子,除先太子李弘早逝、英王李顯前年喪妻外,太子李賢和相王李旦皆有正妃。

如今世人皆知天後的雷霆手段,做英王的正妃,我都避之唯恐不及,又怎麽會蹚東宮那趟渾水?

我向伯父伯母行了一禮,平靜無瀾地說,我要嫁給相王。

聽聞相王李旦性情淡泊、不爭不搶,又是天後幼子,這皇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。

何況相王已有王妃劉氏和孺人竇氏,一個父祖官居宰相,一個出身扶風世族,我一個從五品的朝請大夫侄女,入府不會招人嫉恨。

伯母將我欲嫁相王之意稟明天後,我果然就得到了傳召。

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天後。跟著內侍踏進大明宮珠鏡殿的內殿,被宮裏澄亮的燭火晃了眼睛。

天後放下手中的奏帖,擡頭看了看我,又提筆在奏帖上寫些什麽,隨口問我為何要嫁相王。

不知為何,見到天後,我竟絲毫不覺得緊張懼怕。依禮伏首,我便答道,聽聞相王精於詩書訓詁、長於琴笛,便一直心存愛慕。

天後並未生氣,倒是嘴角噙著笑,說我嫁過去不過是個孺人。

我擡起頭微微笑著,說那不重要。

天後沒有為難我,很快我便接到了嫁與相王的旨意。

只是我明白,天後的恩賜是要加倍去還的。伯父的五品官職在朝政上還,我的一生安穩用忠心去還。

我是天後放在相王府的一只眼睛。這只本想用於英王府的眼睛,自己掙脫了枷鎖,為天後贏了一段成全癡心的名聲,卻逃不過仍是眼睛的命運。

新婚之夜,我沒有等相王的卻扇詩,便將遮面的團扇放下了。

他還未言語,我便徑自說道,嫁給相王非我自願,只是保全自己不想入英王府之策,宮中相傳我為相王傾心不已,亦是謊言。

相王是個君子,他沒有動怒亦沒有苦惱,只微微怔了怔便說,我不願做的事他不會勉強,只是剛才一番話不要再提。

他不必說,我也不會蠢至到處散播,自掘墳墓。

我是天後放在相王府的眼睛,若是相王並不親近我,我便有理由知道得少些。是不是眼睛不由我說了算,能看得見多少卻由我這只眼睛說了算。

相王連合巹酒都未喝,便從我的房中離開了。他走時身影頓了頓,回頭問我叫什麽名字。

我擡頭淡淡看了他一眼,答道,豆盧無遮。

他口中喃喃,柔和的臉龐未有什麽表情,隨口說了一句,這名字倒也配得上我。

相王府的日子很好過,王妃劉氏長我和相王一歲,性子柔弱沈靜,孺人竇氏年歲尚小,言談舉止還是一團孩子氣。我們三人相處,也從來都是井水不犯河水。

只是或許因我不愛笑,活潑得誰都管不住的竇孺人,見了我倒很乖巧。

相王府年年古井無波,無事可報。我進宮見到天後,也不過說些平常的瑣事,陪她對弈聯詩。

天後當然懷疑過相王與我的關系,只是王府上下皆知我雖日常用度頗受照顧,相王卻極少留宿在我房內。相王對我有敬無寵,以至我每日以清修讀經為樂,不僅王府共知,連宮內都傳遍了。

這種我期冀的平靜生活結束在調露二年。

這時相王已改封豫王,他帶著竇孺人出了府,回來時已經夜半,身邊卻是韋娘子。這小娘子我也見過,是太子李顯繼妃韋氏之妹,調露元年的除夕進宮赴宴,她將我認成了王妃。

我只知她與竇孺人關系很好,卻不知她何時攀附上了豫王。

這個韋娘子原本已定為太子李賢的姬妾,太子被廢後她尚未行禮,便又恢覆了待嫁之身。韋妃囂張跋扈、性子淩厲,連妹妹也懂得精於鉆營。

後來我聽聞這韋娘子是在宮門落鎖後硬拉著豫王進了宮,引得天後察覺,索性將她與豫王的私情抖摟出來,天後也便一笑應承了。

這樣的手段著實算不得高明,天後也定並未被她欺瞞,只是做個順水人情,卻不給她任何名分。

京兆韋氏之女、太子妃之妹,只進了豫王府為侍妾,此事也算貽笑大方了。

只是我仍心存疑慮,豫王一向通透,怎會看不明白這小娘子的心機謀算?

韋娘子入府之後我有意探查她,她與竇孺人形影不離,對劉妃和我也極盡恭順,未有怨懟不甘之言。我心想,這樣的隱忍和心計,可比她那姿容耀人卻性子急躁的阿姊強多了。

豫王待她極好。

豫王從不是刻薄之人,王府的姬妾皆不為日用供給所難,可他待我們一向溫和有餘、親近不足。

從前的廢太子和戶奴趙道生、現在的太子和韋妃,情意綿綿皆是在長安城裏出了名的。可豫王從前哪怕寵竇孺人,也只吩咐尚儀內侍不必拘著她,由著她的心性在王府裏鬧著玩而已。

自從韋娘子進了府,豫王竟不顧禮儀尊卑,時常在眾人面前為她披衣遮陽,盡是越禮親昵之舉。我有滿心的困惑,卻忍著沒有問豫王。

日子一長,我便瞧出了端倪。

豫王對韋娘子的親昵之舉實在太過刻意,若說當時愛至濃處、情難自抑已是勉強,時過兩年卻仍如此,實在有違豫王本性。其中蹊蹺,我不只好奇,還有隱隱擔憂。

天皇天後在驪山賜浴時,我終於忍不住了,將豫王請進房裏,開誠布公地問他,是否在和韋娘子做戲。

豫王眼中略過幾絲不安,卻也沒有慌亂,過了片刻才回我,若是告知天後,韋娘子就活不成了。

我直言,我並不想害人性命,只是需要知道這其中曲折,否則我也不知該如何向天後回稟。

豫王絲毫沒有驚訝於我的身份,只坐下來為我倒了一盞酪漿,慢慢將韋娘子之事的原委道出。

原來是我錯怪了她。

往日她與豫王的點點滴滴在我腦中閃現,我回想起她的一言一行,竟覺得如此同情她。

我想了很久,才慢慢對豫王說,其一,此事我能覺得蹊蹺,天後便也能;其二,今日所言我全當不知,可若日後天後察覺,他必得想法子保全我;其三,韋娘子未必是做戲。

豫王聽後暗自一笑,只淡淡地回我,韋娘子是有心上人的。

我並未去提醒他,其一其二才值得註意,這第三點原本是不重要的。

此事發生之後不久,天後又為豫王娶了一個孺人,太原王氏。

如今太子身邊只有一個太子妃,天後卻給豫王府裏塞人,想起太子平日不理國政、盡行鬥雞走狗之事,太子妃也是鋒芒畢露,我心裏的不安與日俱增。

天皇病重之時,天後以巡幸嵩山為由,合宮啟程洛陽。

韋娘子來的第一夜,他便去陪了一夜。第二日天皇駕崩,我看到韋娘子的眼睛哭得腫腫的,心裏困惑她又為何哭了一夜。我自然不相信她是為天皇哭的。

後來派了侍女去打聽,才知道太子妃韋氏害一個姬妾沒了性命。那姬妾剛剛生完兒子就被拖著東行,凍死在路上。這個韋娘子,大抵是未想到自己的阿姊竟如此心狠手辣。

她倒是和豫王同病相憐。

天皇的遺詔一經宣讀,我就明白安穩的日子沒有幾天了。太子的性子那樣焦躁不安,天後和他可有的鬧了。

天皇賓天,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借口了。我從一開始就被迫進了王府,如今是最好的機會逃脫了。

我決定去探一探天後的口風。

天後忙得日理萬機,見到我也只匆匆賞了漿果。我將欲出宮修道、為天皇祈福的意願說出來,靜靜等著天後的裁決。

女人在宮裏,或如薄命之草芥,或如殺人之利劍,卻從來都不像個人。這一次,我想要掙脫開來,真正地做一個人。

天後只問了一句,是否因豫王對我無愛。

我順水推舟,答道豫王的心在韋娘子身上,我不願將就。

我並非不知此話一出,對韋娘子有害無益。只是機會難得,我總想要搏一次,為自己掙一個天高海闊。

也許相伴多年的感情最終戰勝了她的謀算,她也想要為天皇多一份親人的祈福,也許新來的王孺人已經可以取代我,成為她在豫王府的眼睛,我去哪裏變得不再重要。天後終是答應了我。

我跪下向天後行了大禮,心裏是深深的感激。天後將我扶起,眼中亦是少見的柔情,她含笑對我說,有時候很羨慕我這樣願意割舍、無牽無掛。

出宮之前,我還想見兩個人。

一個當然是豫王,另一個則是韋娘子。她如今還夾在太子妃和天後之間,自己不過一個沒有品級的姬妾,卻想要護他人周全,實在可憐。

我將心中所想告知她,她卻仍是倔強,不肯放下與太子妃的姐妹情誼。

這些年在豫王府,我過得這樣安穩舒服多是靠著豫王的寬厚,如今言盡於此,算是我對豫王府投桃報李了。

我有了在宮外的道觀無憂觀,也有了屬於自己的道號,瓊仙。

宮變發生得比我想得還要快。不到兩個月,新帝李顯便被太後廢為廬陵王,我的丈夫豫王李旦成了皇帝。

我很慶幸自己的清醒,能夠決斷得這樣早,心底對豫王也多了一絲擔憂。

我打聽了韋娘子的境況,才知她並未依例籍沒掖庭,因著法藏國師對她佛理的稱讚,得以留在太後身邊,成為第二個上官婉兒。

我將侍女阿暖派到了韋娘子身邊,在太後近前服侍多年,這些事情辦起來也容易些。

從前我是太後的眼睛,我那樣深惡痛絕,可我如今竟也將他人用做眼睛了。

我沒有惡意,只是覺得她可憐,若能幫她一二,也是好的。

之後的種種,一半在我意料之中,一半在我意料之外。

太後雷厲風行地平定了徐敬業的揚州之亂,又料理了突然與她反目的中書令裴炎。隨著文明元年變成光宅元年,皇帝李旦已經徹底隱身在大明宮中了。

在長安住了不到一年,就又隨著聖駕回到了洛陽,在東行路上的官驛中,我故意等在竇德妃的房中,知道韋娘子會來找她。

點到為止的提醒,似乎沒能讓她放在心上。

我的丈夫李旦,不愧是太後的兒子。太後用人恩威並施,而他更懂得以恩、情捆綁,讓他人為自己所用,或者至少讓敵人變得更少一點。

他對鳳閣侍郎劉祎之如此,對北門學士如此,對韋娘子如此。而他也是攤開了全部的真相,證明對我毫不動搖的信任,我被這樣的情義所桎梏,竟也不得不對他的事上心幾分。

隨著遷都洛陽、武氏宗族封王立廟、拆乾元殿改建明堂,我知道,太後的野心已不止於手握皇權,她要名正言順地改朝換代,做古往今來的第一個女皇帝。

李唐宗室被血洗,連太平公主都不能保全自己的丈夫,更何況在漩渦中心的皇帝李旦?我雖出宮修道,卻沒有和離,仍頭頂貴妃之名,無論如何都會被這個身份拖累。

我上表恭賀大周王朝的建立,又用自己的私產為陛下武曌立了一座如意觀,請來德高望重的女冠,日夜為她祈福。

她本來就對我不錯,知道這些更是歡喜,頻頻請我進宮說話,有時竟也勸我去皇嗣李旦所住的東宮看看。

避之唯恐不及,我自然是不會去的。如今皇嗣活得的確戰戰兢兢,但五位妻妾、五子三女,關起門來也能算得上其樂融融。

同病相憐的,竟還真是我和韋娘子。

困住我的是貴妃的身份,困住她的是虛無縹緲的情愛。

長壽二年正月,一半自由、一半禁錮的日子終於結束了。

陛下身邊的上官婕妤親自來到無憂觀,平靜地告訴我,皇嗣的四個妃妾全都暴斃,身邊只有一個二十二歲的王賢妃,她一人照顧八個孩子實在吃力。

我沒有問為何四人同時暴斃,也沒有問為何陛下不為皇嗣續娶,淺淺答了一聲是,就去收拾自己的行裝。

陛下要剪斷皇嗣的外戚,留下的兩人,是相比於皇嗣、更親近陛下的王家和豆盧家。

東西拾掇得很快,東宮再難也不會缺吃少穿,不過是帶些貼身衣物。我在書齋裏立了一會兒,不禁坐於書案前,提筆一首五言律詩,將自己的無可奈何留在此處。

臨行前,上官婕妤才問我,能不能把這個無憂觀留給韋娘子住。我略略皺眉,她便告訴了我事情的來龍去脈。

我點了點頭,腦子裏全是在豫王府時,韋娘子和竇孺人形影不離的樣子。

劉氏的一兒一女接近成年,我便無須多管。王德妃產下的的一對孿生兄妹,由她妹妹王賢妃撫養。皇嗣的第四子李隆範向來愛跟著李成器。餘下的,是竇德妃的兩個孩子。

楚王李隆基、崇昌縣主李持盈。

持盈是幸運的,她還不到一歲,記不得母親的模樣,也不會明白母親突然消失在身邊的感受。可是九歲的李隆基,已經明白發生了什麽,但又不是全然明白。

他知道是太後身邊的韋娘子派人搜查了東宮,也知道是她作證才定下了自己母親的罪。可他不知道的是,真正害死自己母親的,是九五之尊,是手握最高權柄的人。

漆黑晶亮的眼睛裏充滿了仇恨,小隆基在有意閃躲了三個月之後,才開始接受我的善意,時不時伏在我的懷裏嗚咽。

我學著如何做一個母親。既然逃脫不掉在宮中的枷鎖,不如就戴著鐐銬去經歷不同的人生,也順便讓兩個可憐的孩子安全些。

我不會特意告訴他們,誰才是真正的殺母仇人。在宮裏長大的孩子,遲早會明白,何況我也不願以身犯險,讓陛下懷疑我對她的忠心。

竇德妃死去半年之後,她的女兒開始叫我“阿娘”。看著蹣跚學步的小丫頭笑臉盈盈地撲進我的懷裏,居然有些恍惚,好像自己真的是她的母親。

我素知自己的冷靜和自利,但當東宮的男人都被帶去來俊臣在麗景門專設的刑獄、一眾女眷被押在東宮侯審的時候,王賢妃用身子護著花妝,我竟也身不由己地擋在持盈的前面。

我見到了陛下,懇請她對東宮的女眷手下留情。既然皇嗣和他的五個兒子、貼身內侍全都去了麗景門,他的女兒、與他不親近的兩個妃妾又能知道什麽?倘若皇嗣真的被定罪,我們幾人再被發落也不遲。

我知道,在無關權力的時候,陛下一向願意體諒女人的難處。只要我不為皇嗣說話,甚至不為皇嗣的五個兒子說話,我就能保護得了我們這五個女人。

皇嗣從麗景門回到東宮的時候,雙手血跡斑斑。我心裏只覺得困惑,來俊臣若沒有一擊必勝的把握,何至於要說他謀反?嚴刑逼供、屈打成招,僅僅用在宮人身上還不能坐罪麽?非要對皇嗣動刑,這實在是下下之策。

我還沒有去找皇嗣,他就已經派人來請我了。他遣走了所有的宮人,借著留我為他上藥的名義,突然對我跪身下拜,謝我以己之身護住了他的三個女兒。

我笑了笑,只說這也不是為了他,但我很想知道受刑的前因後果。

他竟也是一笑,在我耳邊輕說,身體發膚受之父母,當然是自己故意激怒來俊臣,好讓陛下覺得來俊臣逼著自己“不孝”。不管有用與否,總要借著一切機會,撬動陛下對來俊臣辦事進退有度的信賴。

雖然不在我的意料之外,可還是有些驚訝,我看了他一會兒才說,這些年好像變了很多。

皇嗣有些動容,竟叫出了我的閨名,無遮。我閃躲一分,微笑著說,皇嗣殿下還是叫我的道號瓊仙吧。

他那一刻的游離和飄忽,不可能動搖我的心思。無論他是在困頓之時找尋溫暖,還是在妻妾都已離開、身邊只有我和王賢妃後索求新的感情,都是徒勞。

我是薄幸之人,只知保住自身,不會為情所困。如今即使有了持盈這個牽掛,我也有底氣,她成年之後,要做什麽就全與我無關。

皇嗣很快反應過來,退了幾步向我道歉。我上前想接著為他上藥,卻怎麽都做不好,只能一笑作罷。

謀反案之後,東宮的日子竟平靜地過了四年。這期間除了伯父豆盧欽望受李昭德波及,先是被外放刺史、後又回到洛陽重新拜相,我的生活再無波瀾。

一向對我既尊敬、又依賴的養子李隆基,隨著年紀漸長,已流露出茂盛的野心。他比誰都貪圖真情,卻比誰都更涼薄自私,也比誰都更想要權力。

他告訴持盈,母親會死,就是因為父親沒有權力。他也寫著韋娘子的名字,在房中以紙為靶、日日練箭。他更會懂得掩飾自己,這些事不會讓除了我和持盈以外的人發現。

我問他想不想當皇帝。他回我,想,但想做的是祖母一樣的皇帝,而不是從前父親那樣的皇帝。

我又問他,非嫡非長,要怎麽做皇帝?他被我問住,許久沒有說話。

人不能貪心到什麽都要,當權力與感情都擺在他面前的時候,他只能先擇其一。

當一種感情和另一種感情都擺在一起的時候,也大概只能先選一個。這個道理,我從前和韋娘子講過,沒想到又來了一次。

只是這一次,她仿佛想通了。

隨著廬陵王李顯被接回洛陽,陛下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。往後的爭鬥,就在於姓李的兩兄弟之間了。

伯父將我接回家中,語重心長地告訴我,他是陛下為新任太子李顯選擇的宰相。伯父一生謹小慎微,在這件事上卻毅然決然,我倒有幾分吃驚。

我問伯父,是否想要我與相王和離。伯父只說了一句,還為時過早,只讓我做個準備。

和離一直是我的心願,那幾年在宮外無憂觀的日子,是我嫁人以後真正無憂的時光。我曾回過一次無憂觀,見到了有時住在那裏的韋娘子。

只是感嘆於我所厭惡的宮墻權謀,對她來說竟是不能放棄的習以為常。對我來說心向往之的自由之身,於她竟是日覆一日沈悶的重負。

我像無事一般回到相王府,更加用心地撫育持盈,教她修道清凈之事。身為相王的女兒、臨淄王的同胞妹妹,很多事避之不及,至少修道可以讓她心境平坦。

我們住在相王府的一處僻靜院落,以修道之名刻意避著眾人。平日所見的除了灑掃服侍的婢女,就只有相王和偶爾來訪的臨淄王。

這一等就是六年半。

持盈十四歲的時候,我終於等來了一場宮變,也終於等來了失去二十八年的自由。

武曌的退位、大周的覆滅,卻使豆盧家得到了空前的尊重。伯父豆盧欽望被封芮國公,擢升為尚書左仆射,執掌軍國要事,卻又兼任安國相王府長史。伯父與我都明白,是時候劃清界限了。

伯父堅決辭去了相王府的一切官職,又特意請我回到豆盧府,問我如今和離可好。

我自然求之不得。伯父上書給了新帝李顯,我親自去求了太上皇武曌,以多年夫妻失和為由,得了一紙和離書。

從此之後,天高海闊,我只是我,不是什麽貴妃或孺人。

伯父死於景龍三年,我的前夫李旦登基為帝的前一年。

豆盧家雖忠於李顯,但李旦念及我撫育他的一雙兒女,在他還是相王的時候仍以孺人的薪俸送我,做了皇帝更是以貴妃的品級待我。

我在長安重新置了宅院,除了持盈和太子李隆基,也不願多見人。但皇帝請我攜著持盈進宮陪韋娘子說話,就算我已是自由之身的豆盧瓊仙,也不得不奉召入宮。

說是陪她說話,其實是勸她安心住在宮裏,心甘情願地成為他的嬪妃。

我和持盈見到韋娘子的時候,她的身上滿是煙熏火燎的氣味,整個人都透著消沈。我還是勸了勸她,如果註定要在宮中生活一輩子,不如為自己找到更大的靠山和保障。

皇帝不會放她出宮。當一個人成為名副其實的九五之尊,手中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,他想要的就會更多。曾經那麽清醒的相王李旦,也變成了現在既要皇位、又要權力、還要感情的人。

韋娘子的死訊來得很突然。我雖然知道李隆基恨她,卻也實在沒有想到,他會在皇帝還在的時候殺她。

聽聞皇帝一病不起,持盈匆忙入宮侍疾。我對他沒有什麽牽掛,若是駕崩,我不過祭奠一番而已。

誰料他還是身體好轉,又做了兩年皇帝和一年手握實權的太上皇,終於踏上了玄武門之變的老路,成了那個在太極宮養老的高祖李淵。

隨著皇帝李隆基成為真正的皇帝,我的自由又被削去了一半。他要孝悌仁愛的名聲,我就不得不遂了他的心願,重新入宮接受他的奉養。

他沒有限制我出宮的自由,所以對我來說,住在自己的宅院和住在宮中也沒有什麽區別。豆盧家已無人官至四品以上,我也只是皇帝和玉真公主的養母,與太極宮的太上皇感情不和又是眾人皆知的事實,我在宮中沒有任何危險,除了持盈也沒有任何牽掛。

今後,宮廷不是我的牢獄,只是我的保障。貴妃也不再是我的枷鎖,只是我的靠山。

開元二十八年我病重之時,給皇帝留下了最後的遺願。將我獨自葬在洛陽,永遠不要遷祔睿宗的橋陵。

做不了自由的人,便做自由的魂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